(摘自CIID2011第二十一届(苏州)年会中国室内设计论坛上,当代艺术家、苏州雅士叶放的演讲)
空间,就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精神,也就是人类一切有意识无意识的精神现象,或是说包括所有意识活动和心理活动。那么,空间精神与我们的设计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设计师所做的就是通过对现实空间的设计,来完成理想空间的表达,但是空间和精神都可以成为形而上的哲学命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把它落实到形而下的艺术运用上来,用一个现实的案例——达园,来与大家分享。
达园,是我在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件园林作品。园林在我看来是一个空间精神表达的理想载体,它是实体与人文表达的相融,也是形态空间与人文空间的结合。如果说山水、花木、亭台、装置是物质化的形态空间,那么阴阳、虚实、演变、意象就是精神化的人文空间了,这两者的融合,就是园林空间精神的表达内涵。
达园模型图、达园位置图、达园环境图(左下、中、右上)
达园东剖地层图
现在大家看见的这个照片就是在意大利威尼斯的造园现场,如果各位去过威尼斯应该会了解到它是由多个岛屿构成的城市,有本岛、丽都岛、穆拉诺岛、布拉诺岛等组成。而造园的这个岛叫圣赛佛罗,是由本岛到丽都岛必经的岛屿,这个岛屿本身并不算大,在上面建造了一座中国式的园林,对于威尼斯来说是一个创举,因为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这样的地方要用一块地来做一件中国人的艺术作品,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容易接受的。
大家可以看见,围墙内就是将要造园的地方,而围墙外也就是东面,是亚德里亚海的潟湖。现在这个照片是由北向南望去,这个岛在十四世纪是一座修道院,后来变成精神病疗养院,现在则是一所大学——威尼斯国际大学。现在这个是由南向北看去,中间的绿地正是他们留出来做园林的空间,园子西面是一片古老的树林,现在看见的这个草坪大约在800至900平方米。
刚才我们看的照片是整个园林周围的环境,有临水的围墙、有古老的建筑、有开花结果的树木等。现在看见的是创作完成后的设计模型,这个模型的照片是由北向南观看的,从这儿看出去围墙外是亚德里亚海潟湖,这条白色的是条道路,这条道路也是遗产的一部分,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是不能改动的,而这个留出的草坪则是可以做园林的空间。这是一组模型照片,模型中用透明的亚克力做的是门洞,最终是用玻璃烧制的,门洞墙壁并不是整块玻璃,而是由一块块玻璃砖砌成的。这里是溪流、池塘,这里是叠山, 这里是曲廊、方亭和楼阁,后面就是校园内的老建筑了。
现在看见的就是达园的位置图和平面图,这个岛四面环水,是潟湖中的孤岛。上北下南,上面的本岛是每年举办威尼斯双年展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展会的地方,下面的丽都则是每年办电影节的地方。这条路就是刚才提到的文化遗产,这两个点是两棵几百年的老树,也是遗产,不能被移走的。
整个平面布局以山水为中心,并以山为阳为开,以水为阴为合,山水开合,阴阳和谐。山设有三座,分别代表蓬莱、方丈、瀛洲。
水设水流五条,水池一座。五水汇池,象征各国各民族文化在此相聚、融合,以呼应大学的理想,大学的精神。水流的造型、方位等都有特别的设计概念,以龙渠形水在北,瀑布形水在东,山涧形水在南,叠溪形水在中,涌泉形水在西。五条水流上都设有一座桥作为把口,北为亭桥,用黑色云纹的大理石作桥面,代表水;东为板桥,原木制成,代表木;南为虹桥,用玻璃制成,代表火;中为廊桥,用土烧的陶砖作桥面,代表土;西为拱桥,青铜制成,代表金。
游园的路线由北而东,是水生木;再由东而南,是木生火;再由南而中,是火生土;再由中而西,是土生金;再由西而北,是金生水。所以纵观全局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合的理念和方法,虽然可以反过来走,但五行相克的动线是没有根本路径的。
水墨鸟瞰图(1、蓬莱 2、方丈 3、瀛洲 4、池塘 5、学海亭 6、思远阁 7、廊 8、辨和轩 9、问心居
10
、天堂之路 11、芥子桥 12、圆通门)
当初在威尼斯作园林的创作构思时非常受限,因为城市的总工程师指着那道围墙告诉我:你的园林建构不能高过这个围墙,要知道这个围墙才两米六,我想这样的高度限制就只能做个“世界之窗”式的微缩风景了,根本造不了园林。我便告诉他,我想呈现的是当你从潟湖对岸看过来,围墙上面的景观就像一幅中国的山水画一样,与上下左右的建筑相融,形成一个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而不是一般想象的建筑架构。我想用这样一个和谐于周围生态的审美情境告诉他,中国园林的特质不仅是山水花木亭台的艺术,更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天地的哲学。
至于大家担心水淹,其实威尼斯正在做一项庞大的治水工程——“摩西计划”。就是在潟湖外设一道闸门,水超过警戒线闸门就会自动关闭,以保障威尼斯再不会被水大淹。或者,大家担心承重的问题 ,其实威尼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这个岛屿下面全是木桩,所有的宫殿都是建在木桩上的等等。其实它们原来都是潟湖上的岛屿,千万年冲积而成的,就如上海的崇明岛,因此才会有这样粗壮古老的大树。而我现在设置山的位置,正是这个岛屿最能承重的位置。当然在岛的边缘打下无数的木桩,是为了让这个岛平整而便于建筑。
水系位置图和植物配置图
刚才我们看见的是基本的平面布局图,接下来我们从山水、花木、亭台和装置等方面来分享。这是山水架构的具体设计,是个简单的效果图,注有一些简单的说明。蓬莱,方丈、瀛洲在中国象征着海上仙山,有神仙般的境界,有长生不老之丹。 今天我们从东边来,带来的是蓬莱、方丈、瀛洲, 是中国文化中的仙境。在形态构思上蓬莱是山峦;方丈是山峰,拔地而起的险峻,中间有石室岩洞,而瀛洲是个山岛。
瀛洲这个岛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因为它表面是以玻璃马赛克制作的。不仅只是颜色马赛克而已,上面还刻有文字,庄子的《逍遥游》,所有文字是打散的,无规律随意编排,以构成当代人潜意识的文本。我希望马赛克有泛金泛银的色泽,同时也和太湖石的青灰色接近。为了这样的颜色效果,我和威尼斯最古老,同时也是世界最早制作马赛克的工厂商讨了很久。因为玻璃下的颜色要保证百年不褪,含金银色颜料的色相选择并不多,所以要进行复杂的调试。我希望瀛洲在白天接近太湖石的颜色,但在灯光和月光下,它是晶亮而神秘的,更像我们心目中的仙山秘境。
在北面的龙形水渠上设有笠亭,笠亭的屋顶很像渔翁戴的斗笠,而这个岛屿又很像传说中的理想的诺亚方舟。学生来学校求学,是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论是“勤为径”还是“苦作舟”,都是为了达到理想的彼岸,学校的老师就是引领学生通往理想彼岸的“摆渡人”,故而这个亭子叫做“学海亭”。我用孔子所倡导的儒家修学方法:“学”、“问”、“思”、“辨”、“行”,来作为达园建筑物命名的依据和寓意。
南面是思远阁,楼下茶寮,是中国茶的饮茶空间,楼上是书斋,是藏有《马可波罗游记》中英文本的阅读空间,寓意是我们所说的“饮水思源”。今天我们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发展与当时马可波罗的贡献密不可分,这都起始于他那神话般的游记,而马可波罗的故乡是威尼斯,威尼斯的机场也称为“马可波罗机场”。
西面是“辨和轩”,旁边种了两棵树,一棵是银杏树,另一棵是杏树。种杏树是因为史书说孔子讲经位于杏坛,后来杏坛就被象征为追求理想的地方,学校是典型的杏坛之地。现在山东孔庙种的是银杏树,但史书只是记载说杏树,是银杏树还是杏树史学家至今尚未有 定论。所以,我们索性在这里都种上,形成一个小圣贤之地。
这是花木配置的基本布局,共约十八棵左右的树木。非常庆幸的是早在十八、十九世纪,中国的花草树木有过一次很大的国际迁徙。所以,我们今天可以在欧洲找到梅、兰、竹、菊、紫薇、黄杨等等大量来自中国的花木,可以说在中国园林中,那些充满文化寓意的主要花木在欧洲的威尼斯几乎都有,而且已经本土化了,这为以花草树木作为园林造景的元素提供了保障。
这是在蓬莱山上的木制板桥,当我们游山漫步的时候,汩汩的水流就在脚下流淌。中国古代文人的造园叠山,与传统概念的山并不相同,因为在文人心目中的山不仅是自然造化,更是明贤高士的象征,是可以来崇拜和尊敬的,正如《诗经》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所以文人对山洞是特别讲究的,所谓有山必有洞,就是因为古代园林里的山洞是用来打坐和修行的,面壁冥思以探寻内心的感悟。现在石室中有石壁,也有石壁上的影像,这是通过网络技术构成的另一个世界。我们已达成共识,每个月的第一个礼拜六,在石室里可以看见南石皮记,而在南石皮记则可以看见达园,并可直接现场对话。这就是说,在苏州和威尼斯是可以相互介入互相交融的,大家在这里第一现场般的沟通、分享。这就是当今的“问心”,“问心居”的意思不仅是问己之心,还是问天下之心了。
从蓬莱到方丈两山之间的联系是汀步石,通过方丈山下石室再到另一端蓬莱的也是汀步石,这个汀步石构成的水上之路名为“天堂之路”,这些汀步石一共二十四块,十二块用中国大理石,十二块用意大利大理石。二十四块石头上面,分别刻着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名识和图像。二十四节气所表示的是我们离太阳的距离。所谓“天堂之路”就是观照自己与理想的距离,自我省思的意念和趣味。
这是一棵桃花树,树杆由白铜制成,花朵花瓣由镜面材质制成。为什么做一棵永开不败的桃花树呢?因为中国文化会给很多自然事物以符号化的象征,比德喻志,拟人寓怀。从而形成从物质到精神, 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人文理念。对于桃花来说, 西方虽然也有桃花,但并没有像中国赋予桃花这么多的象征意义,例如人面桃花、桃花运、桃花源等等。桃花已然不是一株花树植物了,而是一种理想的托赋,永远的桃花树其实是人们精神领域永远的桃花源。因为这些桃花的花瓣是镜面的,所以当我们走进看时,就可以看见桃花瓣上的自己。这是一种对自我的反映,桃花源其实就在每个人的心中。阳光下月光下桃花瓣的光耀洒落到各个角落,也就象征了整个世界都可以是一个桃花源。
水池的中央有一个石矶平台“水月”,岩坡的形式,但材质是玻璃的。达园用了很多琉璃的材质来制造,一则玻璃在中国是很古老的材质,战国时期就有了;二则玻璃也是威尼斯著名的传统手工,其技艺为世界所瞩目;三则可以让空间感觉不会那么闭塞。对玻璃的肌理效果更像收藏的古代料器,富有一种自然的手工质感。石矶的形状像一轮钩月,那是可以让人们上去的,为了防滑,还设计有文字,文字是王羲之《兰亭序》的内容。这个水月平台以后会有演乐的功能,不论是意大利歌剧也好,中国昆曲也罢。在演乐时,观众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每个演员都像有轻功一样,悬浮在水面上,因为水和玻璃几乎一色,并且水下还有鱼在游动。因为玻璃在日光下代表火,在黑暗中代表水,所以这是一个阴阳之合的空间,动态的水加上静态的山,形成天然的演绎舞台。
水月和梅开五福来
这是池塘中的一个装置,并具有照明的作用,其寓意也十分有趣。装置的造型取自于江南民间的“诱笼”,那是一种抓捕小鸟的玩耍工具,由好几个空间组成。抓小鸟的时候,中间空间放只小鸟是作诱饵,那是封闭的,其他空间是开放的,但是都设有机关。在外面玩的小鸟发现自己同伴在里面,就会想和它玩,一但飞进笼子,那个空间的门就随即关上。用这样的原理可以同时抓五到七只小鸟,这种诱捕笼在江南十分流行。装置有一对,不同造型分别象征男性和女性,而其中间的空间各放有一本书,一本以黄金制成,一本以白玉制成,寓意“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不知诸位有没有想过,学府苦读,我们是为了黄金屋,还是颜如玉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地面的设计,比原先的想象复杂些。因为如果以传统江南园林中的花街铺地来进行,在西方的观点看来,那是美丽而不高明的做法,水泥作底的花街铺地会让地下的植物没了呼吸的空间,不仅大地失去生命,雨天排水也会成问题。于是就有个现在的想法,我定做了梅花形的植草砖,砖体可以根据需要变化不同的颜色,砖上有文字的装饰——“梅开五福来”。再以碎冰纹来搭配组合,形成暗香浮动的意象。经由植草砖的透气渗水,死地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是一组关于达园构思发想的水墨手稿,从布置格局到建造元素再到点缀人文,有山水、花木,也有亭台、装置,包括造型图像和书写意象等等。对我来说,达园的创作是一种纸上水墨到地上林泉的转换,材质不同,技法不同,但艺术理念相同;承载不同,空间不同,但思想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