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传统陈设
可以说,江南传统陈设是室内空间最核心、最表意、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即是对地域概念与特色的物化反应也是历史积淀下区域意识形态与生活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大量的古迹、文物、文图资料可以佐证,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延续到宋王朝及至大明王朝,江南生活场景中的陈设元素,不仅完成了原始功能的使命,更是主流阶层精神生活的符号。
那么,到底江南传统陈设的精髓,体现在何处呢?首先这些陈设一定与闲适、趣味的生活场景相关,其次在造型与形制上普遍追求自然、简约、清雅,再次在功能与精神取舍上更倾向于后者,最后不鼓吹体量,重视纤巧婉约的审美,普遍具备可供玩赏的功能。
从市场角度分析,这些类型丰富、艺术与技术品质齐高的江南陈设是与当时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主流阶层物质精神需求密不可分的。
宋王朝以后,江南地区成为整个政府的物资供应基地,加之属于“首都范围”没有频繁战事,并在政策与主流意识形态上都有很大程度的倾斜与扶植,所以,江南地区的文化与生活在漫长的富足稳定下形成偏安一隅的闲适与安逸,在条件、兴致的前提下自然催生精神追求。
到了明代,江南地区的人文、艺术、技术水平达到顶峰,打上“江南”印记的陈设符号已然成为南北方仕阶层显示身价、标榜品位的必选要素。按现在的话说来说:这叫什么样的市场造就什么样的需求形态。
传统现代混搭
时代在不断进步,江南传统陈设并没有消失在当代设计师视野之外,只是在“与时俱进”的背景下被重新改良、演绎、再创作。
以冯嘉云的设计作品“村前会所”和“伴山惠馆”为例,我们可以体验到传统与现代混搭的尝试。
“村前”项目在中式古典的厚重中很容易让人有“王侯客栈”的现场感,明式家具的简约中通过用材、形制的重新包装获得了分量感并与开阔雍容的空间尺度形成呼应与均衡;现代框裱下的典型古画山水和自然纹理石材装饰和谐交糅;瓷器摆件在色彩上进行了现代感的处理;水墨采取局部发达焕发了现代气息;灯饰在款型与材质上做了中西合璧的处理;软饰布艺与实木产生了感官对比与合作,原汁原味的中式雕件却使空间获得了现代装饰意味……
“伴山”塑造了一个属于“衙署”的概念,有对称式的秩序更有色彩活跃的生活,场景内的色彩基调和肌理纹饰是来自于一尊清末的彩绘惠山泥人,整个空间“硬装修”比例很小,空间表情的实现最终都是通过陈设获得实现的,大量的中式纹饰跳跃在不同材质的陈设中,在组合安装等环节上借鉴了现代构成主义手法使整个空间产生生动、亲和而富有装饰味道。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不难看出,一边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资源,一边是现代业态空间元素的潮流,在空间概念确定和设计执行过程中如何权衡好在两个因素的取舍、比例是需要设计师们必须正视和最终解决的。
隐藏表象的精神塑造
实际上,在国际化这个热门、主流趋势背景下,对本土人文元素、艺术元素进行“表象隐藏”未尝不是一种设计突围。
拿陈设为例,所谓“表象隐藏”就是空间陈设不全是物件、道具、器型等可直观的物化表现,还有根植于传统情结的空间表现,简单说它可能是某一刻内心的情绪、可能是记忆里的某一个感动过的瞬间,并通过色彩、质感、肌理等视觉形态呈现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气质。
“宴遇·乡水谣”的设计原初来自业主对“康美之恋”的情境感受——一个属于江南风尚阶层清新浪漫的美丽情愫,有点类似张艺谋电影“纯爱”里的那种调性。经过一番认真思考,结合业主对空间设计和业态要求,同时也调动了自己记忆里的很多具有色彩感受的江南记忆最终在作品调性定位上取法江南山水意境,以大面积的蓝色为色彩基调上营造了知性、浪漫、高雅、明快、清醇的时空感。
在本项目中,直观陈设遵循了“少即是多”原则,所有陈设都要求符合类似“柔性、浪漫、清雅、安适、恬静等”这样的关键词。
“新江南”概念的表现有很多种方式,一个重视陈设作用的优秀设计作品必备的素质是能感动人,能够触动潜藏在内心里的真、善、美的神经,能感动自己的作品才有资格和前提感动别人,所以,尊重自己记忆里那些真诚的具备审美质量和思想的符号对我们经常鼓吹的设计突围至关重要,因为看似抽象的情绪和主观符号本身就是无限魅力的陈设!
关于驴拉磨题外话
这张照片里的内容大家一定都有记忆,在中国语境里叫驴拉磨,在外国语境里类似西西弗斯的“永恒的劳役”,关于理想、目标、持续的执行,难道这不是当下有上进心的设计师传神写照吗?
陈设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刚才戴老师已经向大家充分展示了里边的理性繁复和推敲精神,而我想强调的是作为空间各资源的整合者,室内设计师需要这种驴拉磨劲头,虔心遵守这种动态的、持续的设计思考和实践,当自己觉得已经进入一个境界的时候别忘了还有更高的境界需要征服,不见得我们的劳动会完全获得预期,不见得所有的思考和资源配置都真理一样绝对正确,但我们依然要热情高涨投入其中,这是自己的职业选择,不恰当的比喻:设计是磨,设计师就是蒙着眼罩一直朝前走的驴。
再来看看我们磨出来的东西:它营养丰富,由各种高蛋白构成如市场需求的研判成果、传统与现代的恰当取舍、本土与外埠的精髓、中国精神与国际潮流的融合凡此种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与表现产能旺盛,所以我们必须得有股犟驴精神才能担次重任,当然是做一头耕作设计田地的勤劳快乐的驴!
而从另一个层面看,驴拉磨亦存在巨大的可批判性。比如磨是不是我们千百年积习的思维定势和标准价值模块?驴是不是丧失明确方向而步入盲目?我们所标榜的“复兴”传统是不是似是而非?我们所信奉的“国际化”是否醇正地道?设计思维、表现方式、设计执行是否僵化、程式化、奴性化?我们对设计价值观是否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洗脑或来个大手术?
多对自己问一些“是否”有助于脱离羁绊、保持设计活性,并最终避免“永恒的劳役”,在设计时空里天地沙鸥自由驰骋!
(摘自CIID2011第二十一届(苏州)年会第五主题论坛“陈设艺术”上,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无锡上瑞元筑设计制作有限公司董事设计师、企划总监孙黎明关于“地域风格下的空间与陈设设计”的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