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下午,在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2011第二十一届(苏州)年会期间,雅集之一“古琴”在苏州吴风雅颂会所举办。
苏州吴门琴社社长裴金宝以“中国传统乐器之道”为题,与参加CIID2011年会的百余位室内设计师们抚琴煮酒。讲座由CIID会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环艺系主任平国安主持。
“从阴阳观念看,琴是由二气循环的(协天地之气),制琴的材料,表面看是一块普通的木材,似静物,其实不然。我以为,其由阴阳交融组合,每一块普通的木材(制琴材)在我的眼光里便是一块有血有肉有灵气的物体。按阴阳之理取材,虽截自一体,但取(需)阴得阴、取(需)阳的阳,琴材按琴体阴阳图按置,各得其位,顺其理性,阴阳得其所用,使琴身变得通灵遍体,琴也就成为有生命的物体。因琴材阴阳程度不同,故千琴千声,各有其性,此皆循阴阳之自然规律所致。”裴金宝认为,制作古琴与室内设计有共通之处,就是把普通的材料打造成有血有肉有灵气的物体。
裴金宝通过对唐、宋、明、清时代古琴制作的变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出阴阳学说在古琴制作工艺及其对于发音、共鸣与音质的影响规律,从而将阴阳学说贯穿于古琴制作中时选材、制作与髹漆等全过程。
“从古琴制作(音质)的历史轨迹看,总的概念是制作工艺及音质在逐渐退步,当然后代也有不少良琴超过前代,但这仅是个别现象。为什么唐宋琴的音质较高,明清及以后的琴音质反而退步,这似与前者的制琴工艺符合古琴本身内在要求有关,而后者仅是依样画葫芦,简单仿制而已。”裴金宝表示。
(部分内容来源于媒体报道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