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ID2011年度战略合作伙伴:      
瓷砖类:
家具类:
照明类:
卫浴类:
首页 苏州年会 创意大赛 影响力人物 全国巡回 合作伙伴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3月巡回-北京站
 
  概况
  演讲嘉宾
  5月巡回-成都站
 
  概况
  演讲嘉宾
  6月巡回-长沙站
 
  概况
  演讲嘉宾
  8月巡回-福州站
 
  概况
  演讲嘉宾
  9月巡回-哈尔滨站
 
  概况
  演讲嘉宾
   
 
 
回归传统文化、回归本心
刘伟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有必要重新构建我们室内设计的理论体系,包括要向我们的传统文化回归。以前那套西方语系在我们的实践中到一定程度就走不通了,因此我们要说自己的话,要有自己的体系。这并非排斥西方,而是重新认识自己。

 

近年来,我和身边的很多设计师朋友都越来越感觉到有必要重新构建我们室内设计的理论体系,包括要向我们的传统文化回归。我也做了20多年室内设计,在大学里也教设计,我们所沿用的体系一直是西方的,但我发现其实我们的体系是比较零乱的。现在市场比较好,但慢慢大家也要思考,这么好的市场是否能长久?而且西方的设计师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如果我们一直跟西方“当学生”,那我们又要拿什么去跟人家竞争?而另一方面,随着这二三十年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也开始认识到以前对西方的崇拜是有盲目性的,同时我们对自己本国的文化思想体系认识是很不够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感到了矛盾、怀疑和冲突,感到有必要重新开始思考:我们自己在哪里?我们要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自己的根源。所以我们今年的学会活动,特别是苏州年会的主题就很明确,中国风。以前其实还比较模糊,这里抓一点那里抓一点,号称是多元,其实是因为缺乏明确的主旨。实际上我觉得生活中还是需要有一个次序的,没办法的时候才要多元、混杂,清晰的时候自然就简单了。当我们内心的次序没有建立起来时,大家的状态其实是很疲惫的。特别是一些一线设计师,我们发现他们状态特别松弛的并不多。我把这些想法跟很多同行和相关行业的朋友交流,对此大家几乎都有共识。大家都有些感觉,或许“中国世纪”即将到来,我们要说自己的话,要有自己的体系。这并非排斥西方,而是重新认识自己。这是我们经过成长、成熟,回过头来解读西方,解读我们所走过的路。

我觉得我们现在首先是要总结自己,其次要发现问题,看看我们的危机在哪里,然后决定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该怎么走。所以这次活动没有请国外设计师来讲案例,因为我们暂时不需要,今后会去探讨,但其实我们与国外设计师之间以前基本谈不上探讨,只有接受,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去琢磨,去形成体系。而我们越来越感到,以前那套西方语系在我们的实践中到一定程度就走不通了。比如我们湖南省博物馆的设计,政府领导要求必须找世界级设计大师来做。之前我们本土设计师也提出过非常好的方案,但是他们不信任。那我们差在哪里?是结构技术不够?是对材料的认识不够?还是对文化的认识不够?对人心的了解不够?我想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我们中国人从整体上讲对自己的信心就不够。一百多年学习西方的历程中我们放弃了很多不应该放弃的东西,举个很小的例子,去年我一个同学的女儿要去德国留学,父母不理解为什么她一定要选择德国,她说从小读着《灰姑娘》之类的童话长大,一直想去看看真正的古堡,她是要去圆梦。我听了真是悚然而惊,文化上的熏染太厉害了,从童年时期就灌输进内心世界里。我们堂堂华夏民族,自己的神话和梦在哪里?所以现在我们要开始讲自己的话,可能会磕磕绊绊的,没那么流畅,因为换了语言体系了,可是你会感受到其中有一种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东西,而不再是浮华和虚荣。这种东西可能就会感染人。我们就在考虑,这次学术交流要发掘一点中国文化中根本的东西,以前我在跟长沙的设计师交流的时候就尝试性地讲过一些设计之外的内容,结果很受欢迎,所以我们这次请了白双法老师和纯善禅师。白老师讲的是汉字,看似与设计无关,但我个人的体会是听他讲过之后会觉得很多思路清楚了,同时又会认识到自己缺失的真是太多了。而纯善禅师以一种方外人士的视角来看待设计,他有非常犀利独到的见解,会帮助我们从迷茫状态中清醒过来。有时候我们身在此山中,确实难以认清庐山真面目。文化和传统虽然无形,但却真切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设计师尤其应该对其有所了解。

 
 
主办方: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   协办方: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亚振家具有限公司  中山品上照明有限公司  和成(中国)有限公司 
全程策划:苏州福马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合作媒体: 《中国室内》 《id+c》 《缤纷家居》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 《设计家》《家居主张》《照明设计》《装潢世界》《室内设计师》 《家饰》 《瑞丽家居》 《建筑知识a+a》  凤凰优悦广播 中国室内设计网 新浪家居 搜狐家居 网易家居 搜房网 筑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