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新闻>>曾坚,此情可待成追忆

曾坚,此情可待成追忆


曾坚(1925年1月28日—2011年1月2日)

        2011年12月30日下午,十余位建筑界的老专家齐聚一堂,为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曾坚举办追思会。追思会由CIID第二(上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总建筑师王世慰发起,CIID第二(上海)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建筑学会内外环境设计专业委员会、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曾坚离开上海已有半个多世纪了,我没想到还能为他办追思会,这使我感动又感激!
 
        曾坚一生勤奋、工作兢兢业业。1947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毕业即到他德国籍老师“鲍立克”开设的“时代室内设计事务所”,从事室内设计与家具设计工作,从此走上了这一行业。1952年调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工作,设计了中共中央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八届七中全会会场的布置及全部家具;此项工程在上海市秘书长曾涛同志的领导下进行。
 
        1960年,曾坚调入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工作,创建室内设计组。第一项任务是“援蒙工程”,需要出口一万件家具(包括设计及制造监制)。室内设计组的设计研究项目有家具、灯具建筑、五金、卫生洁具,在金瓯卜院长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室内设计项目。
 
        1989年,在设计大师戴念慈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张钦楠同志指导下,曾坚与张世礼、饶良修等同志创建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当时曾坚在“中国建筑学会”工作,当了CIID三届会长,长达十年之久;后担任终身名誉会长,为全国室内设计工作者设立了一个平台。二十多年来,全国已有一万多会员。
 
        曾坚在患病期间做出决定: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北京市红十字会,为他热爱的祖国尽最后一份力量。他没有举办任何仪式,低调地走了。
 
        曾坚一路走好!你的同事、同学、同行们都会想念你,这是你最大的贡献!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规律,不可违抗;但人们的友谊、感情是永存的!
 
        “北京市红十字会”给曾坚的纪念证是这样写的——“曾坚同志:您申请在逝世后把遗体志愿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这是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您的这种精神将永远受到人们的赞扬。特颁此证,以表敬意!”2010年11月12日,申请得到批准。
 
        曾坚这个决定我是十分支持的,我们两人是同一时间写的申请报告,我去世后也将同样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北京市红十字会”,我们俩永远在一起。
 
        曾坚去世后,我偶然在他的抽屉里发现一只信封,里面是他在去世前六个月为自己写的讣告:

        讣告

    我最近因医治无效,逝世了。我来得匆匆,去亦匆匆,未为人类添砖加瓦,却消耗了大量粮食,极为内疚。因此我最大的愿望:希望认识我的人,尽快忘记我,忘得越快、越干净越好!

        曾坚 生前自拟 2010年5月6日

        我看了这则“讣告”,很有感触。他不写离开亲人有多么悲痛,生前也没有和我讲过这则“讣告”,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对一个“人”来讲,面临即将到来的“死亡”,是一件太重大的事。但曾坚却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实在是幽默、大度,使我十分欣赏!
 
        我十七岁认识他,他当时二十岁;直至最后分别,风风雨雨已有六十六年时光。时间之长,感情之深……最后他对我说:对不起我,要我坚强;我和他说:“随遇而安”分别了!应该说我们两人都是很幸福的。但是我总看到还有很多,很多话没讲清楚,真想和他再谈谈一切的一切!
 
        曾坚吾夫,不久我会去找你,你在另一个世界等着我。你要来接我,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我这辈子你无数次来接我、送我,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从此以后我们永不分离。我很明白这是我的一种幻想,但是我故意这么去想,似乎还有某种希望能和你在一起过日子!

(文:丁珊 编辑:孙梦彬)

 

 

相关资讯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